雪佛兰科尔维特跑车 VS 道奇蝰蛇跑车,PK10万美元左右的跑车
当法拉利和兰博基尼让你垂涎三尺,魂牵梦萦着那妖娆的身段和忽闪忽闪的大眼,但标价让你猛然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你或许可以把直勾勾的眼睛从善于制造蛊惑的意大利版图上挪开,往美洲大陆上瞥一眼,或许,你会发现,这里也有流线形车身的跑车,并不都是方正面孔的肌肉车形象。
也许,野马、挑战者、科迈罗等肌肉车给你留下了近乎永恒的偏见。但是,请记住,在美国,还有科尔维特,还有道奇蝰蛇,它们的马力足够大,排量也足够大,声音足够震撼,速度足以让你汗毛倒竖。而它们的价钱都只是10万美元级别。
前三代科尔维特(1953-1983)
科尔维特的诞生就是一种生活姿态,象征着奢华和优雅,1953年的车型只有敞篷版,这足够说明通用对这款车的定位很有前瞻性。它很快就成为时尚界的宠儿,当时的杂志报纸和电影上经常出现它的身影,在去年强尼德普的电影《朗姆酒日记》里,帅哥就驾驶着一台1959年的科尔维特重现了当时的风貌,强尼·戴普驾驶科尔维特,载着美貌的女主角,驶出游艇码头,冲向大海,蔚蓝的海水和游艇就在不远处等待。
科尔维特每一款车型一般都有Coupe和Convertible,选配方案也很多样,既有极致的性能车型,也会有更注重生活享受的敞篷车型。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科尔维特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国宝级”神车。
但这不意味着科尔维特只是样子货,通用的顶级跑车可不是徒有虚名。1962出的最后一款科尔维特——283车型,最大功率飙升至340马力。1963年第二代科尔维特车型将这艺术字改写为360马力,1968年第三代科尔维特——C3更是空前强劲,系列产品ZL1在1969年推出,最大功率430马力,能在10.89秒内跑完1/4英里。
此外,科尔维特一直活跃在赛道上,在勒芒拉力赛和Indy 500赛场上都有不俗表现,特别是在Indy 500赛场上,长期以安全车的形象出现。在这期间也发布了不少周年纪念版的安全车。
1957年,厄尔设计出独特的“鲨鱼嘴”散热器格栅;1963年,由彼尔设计的分开式后窗,使其成为运动车收藏者最羡慕的珍品之一;1968年,由彼尔设计出的“峰腰可乐瓶”形状的车身,长长的发动机盖线条轮廓流畅,闪闪发光的侧翼,堪称一件艺术珍品。
第四代科尔维特-C4 (1984–1996)
事实上,第二代和第三代科尔维特在很大程度上非常相似,中间历经的都是小改款车型,只有1983年开始的第四代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换代车型。这一代车型的后尾平整,腰身变粗,中间有几款车型搭载了B2K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45马力,后来经过提升之后,达到了450马力。
至1992年时,加入了一款搭载300马力的LT1引擎的车型,搭载了后轮防滑系统和牵引控制系统,电子配件极其丰富,跟以前的驾驶模式和感受有了极大的不同。


在这个阶段,科尔维特求变的心思从它们连续发布的几款概念车里可见一斑,设计语言一变再变,概念车的风格有点趋向浮夸的风格,更加强调生活品味,而不是倾向于极致性能的体现。
第一代道奇蝰蛇(1992-1995)
道奇蝰蛇(Dodge Viper)是克莱斯勒公司收购了道奇兄弟公司后于1989年推出的跑车系列。
跟科尔维特比起来,它非常的稚嫩。但是年轻气更盛,蝰蛇继续传承着美式跑车的精髓,以赛车的操控水平为追求目标,极力打造出顶级的民用跑车,是绝对的美国风情超级跑车。道奇蝰蛇是继承美式跑车传统的经典范例,将大排量进行到底,从蝰蛇的格言中就可以了解一切:“There's no replacement for cubic displacement(排气量无可取代)!”
真正的第一代蝰蛇始于1992年,是一款Roadster车型。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它的发动机,是建立在克雷斯勒LA设计的基础上,这可是一款卡车的发动机,它太重(323公斤),不适合在跑车上使用,比如说当时克雷斯勒旗下的兰博基尼,曾经也想用它来提升性能,但最终没能成功。
经过反复的调整之后,这台V10发动机终于被搭载到蝰蛇上,最大功率400马力(4600rpm),最大扭矩630N.m(3600rpm)0-97km/h加速时间为4.6秒,0-160km/h加速时间为9.2秒,四分之一英里完成时间为12.9秒,尾速183km/h,极速264km/h。
第二代道奇蝰蛇(1996-2002)


1996年,蝰蛇GTS诞生。这款车常见于直线加速赛和公路赛。最大功率450马力,0-97km/h加速时间为4秒,0-160km/h加速时间为8.6秒,极速为298km/h。它跟当时的法拉利355、科尔维特、保时捷911、本田NSX-T等顶级跑车相比,毫不逊色,在加速赛中还经常取得完胜。但是,这一代蝰蛇的刹车能力很成问题,比起其他跑车来,有点差劲。这或许是道奇把太多的精力放到它的加速能力上的缘故。
第五代科尔维特C5(1997-2004)
第五代科尔维特C5的量产始于1997年。在这一代车型上,科尔维特吸取了C4招来的诟病:相比起日本车来,C4显得有点呆,既不像肌肉车又不像有型的跑车。C5从日产300ZX和马自带RX-7上汲取了不少设计灵感,摇身一变,时尚感十足,非常光鲜亮丽。性能方面,极速达到了291km/h,比蝰蛇高出了不少。最大功率为350马力,最大扭矩为470N.m。另外,得益于显著的减负效果,C5比C4 ZR1还要快。
对比这个阶段的科尔维特和道奇蝰蛇,以美国人的标准来看,蝰蛇完胜。巨大的排量、马力和扭矩,让它在各种长度的直线加速赛中完胜。但是蝰蛇的车重让它在赛道上无法比较科尔维特。
第三代道奇蝰蛇(2003-2006)
2003年的蝰蛇是一款大改的产品,设计工程在克雷斯勒的SRT部门下指导完成。全新的蝰蛇SRT-10,取代了GTS和RT/10。外观上更具侵略性,线条更加的流畅。排量达到了惊人的8.3升,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扭矩721N.m。与此同时,发动机重量降至230公斤。在2005年的底特律车展上,蝰蛇发布了SRT-10 Coupe车型,最大功率达到了510马力,极限扭矩725N.m。这款Coupe的0-97km/h加速时间为3.9秒,0-160km/h的加速时间仅为8.36秒。这些数据都让同时代的科尔维特相形见绌。
第六代科尔维特-C6(2005年至今)
第六代科尔维特延续了C5前置引擎和后置变速箱的设计。但车身造型明显受到了蝰蛇以及其他日本和欧洲跑车的影响,曲线流畅,有点回归第一二代科尔维特的感觉。不过,尽管它在轴距上进行了加长,但相比起欧洲主流跑车来,依然无法在舒适性上吸引欧洲的消费者。
动力方面,6.0升V8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400马力,最大扭矩为575N.m。0-96km/h的加速时间为4.2秒。这相比起同时代的蝰蛇有点落后。不过,7.0升版本的表现可就相当不俗,最大功率505马力,0-96km/h加速时间3.8秒,极速约为319km/h。


不过,别忘记了科尔维特的ZR1,2007年通用好好的发了次彪。机械增压的6.2升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638马力,极限扭矩为819N.m,0-96km/h加速3.3秒,0-160km/h加速也仅需7.0秒;1/4英里加速11.3秒,尾速210.82km/h,极速330km/h。。知道这款车标价多少吗?才105,000美元,加上真皮内饰也才115,000美元!Tremec TR6060六前速手动波箱、双碟式离合系统;该车目前在美国的起始售价为106,620美元。
这款车到底有多强大呢?2008年,6月27日早上,通用研发部工程师Jim Mero驾驶量产版雪佛兰Corvette ZR1在纽堡林北侧赛道创造出7分26秒4的最快圈速!这意味着Corvette ZR1在纽堡林不仅已经超越日产GT-R(7分29秒),还成功取代Pagani Zonda F CS(7分27秒)成为纽北圈速最快的量产车型!
第四代蝰蛇(2008-2010)
2008年,蝰蛇利用600马力、760N.m的8.4升V10发动机打造了第四代车型,显著的变化是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前脸,进气口更加的夸张,得益于此,发动机的最高转速提升了300rpm。
很多人说SRT部门疯了,因为这一代的蝰蛇性能提升到了近乎夸张的地步。0-97km/h加速时间为3.5秒,0-160km/h加速时间为7.6秒,极速可攀升至325km/h。曾经有媒体在赛道上做过实验,这一代的蝰蛇不仅仅是直线加速优秀,赛道表现也很完美,如果天气凉爽的情况下,它比科尔维特Z06、福特GT、日产GTR、保时捷911 Turbo等车都要快。但你肯定注意到了我说的是天气凉爽的情况下,如果气温很高的话,它的表现可就没那么理想了。
第五代蝰蛇(2012年发布)
在2012纽约车展上,2013 SRT 蝰蛇发布,继续给人以震撼。8.4升V10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640马力,最大扭矩813N.m。这也是街道量产赛车中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之王,没有其他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能与之比肩。
新款蝰蛇将美式跑车的风范几乎演绎到了极致。TFT仪表族是借鉴自道奇Dart,并经过了重新设计,拥有了一个发光的蛇,取代了换档显示器。座椅是由与法拉利相同的供应商提供的,使得内饰空间增加了90毫米。它的车身非常像一条活生生的眼镜蛇,犀利切且凶狠而在内饰设计方面,Gilles表示,新款Viper的内饰设计从法拉利和玛莎拉蒂车型上获取了一些经验,消费者曾抱怨旧款Viper的内饰“有些荒唐可笑”。
更大的排量,更大的功率,更大的扭矩,一次次向世人证明它的凶猛攻势。在欧式跑车如日中天之时,蝰蛇要为美式跑车树立新的标准,它会用更加锋利的毒齿准备发起新一轮的攻击。在1989年至2008年二十年里,道奇蝰蛇已经成为了美国的象征,并且继续发挥着它的影响力。
而科尔维特是另外一种风范,外观并不如蝰蛇般张扬,但在性能上却从来不肯让步。在美国,这个诞生自1953年的通用旗舰跑车系列,历经了5代的历史演变,应经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有人说,它依然是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跑车。至今,科尔维特已累计生产了150万台,其中大部分在美国销售。从性能和设计上来说,把科尔维特称为“美国的法拉利”并不为过,但和法拉利最为不同的是,它更加亲民。在美国街头,不时会掠过历代科尔维特的身影,驾驶者们年龄不同、肤色迥异......
回顾这两款车的历史,再仔细欣赏现有车型的细节,感受它们独有的美式顶级跑车的风味,然后,请对照它们的各项数据,最后,提醒下它们的标价都在10万美元左右,并且,它们没有让你目不暇接的选配(这些选配可全是价格不菲的)。现在,你是不是觉得超级跑车离你并不遥远?
如果非要在它们之间决出“平民超跑之王”的称号的话,或许车致可以尝试一下。第一,价格上来说,这两款车可以打成平手;第二,性能上说,科尔维特在赛道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综合性能要胜过蝰蛇一筹,但蝰蛇的大排量大马力对车迷的吸引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不少喜好直线加速赛的消费者自然会更倾向于蝰蛇那瞬间爆发出来的巨大扭矩,这一项,同样是平手。
第三,从外观上说,科尔维特曾经的经典是值得肯定的,但它在二十一世纪初表现出来的对时尚的举棋不定也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它的概念车经常能让我们眼前一亮,但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总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来自上世纪的气息,相比之下,年轻的蝰蛇反而充满新时代跑车的味道,并且把蝰蛇这个意象运用的非常恰当,整体造型充满冲击力,这一项,蝰蛇小胜;第四,从文化底蕴上来说,蝰蛇在短短二十之间就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蝰蛇”文化,不得不感叹克雷斯勒的良苦用心,但科尔维特能在六十年的时间里保持着非常稳定的状态,稳步向前,一直坚守着“平民超跑”的定位,俨然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跑车”,因此,这一项,科尔维特完胜。
综合起来,车致认为到目前为止,科尔维特是美国“平民超跑之王”名至实归的获得者,但是,蝰蛇的劣势并不明显,以目前的势头,假以时日,它将成为美国平民超跑的代表作品。